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站内快讯
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势所趋 万亿级市场空间即将释放
 [打印]添加时间:2017-09-07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690
 全国环保政策逐渐趋严,水污染防治的标准不断提高,水环境的治理逐渐走向精细,促使污水处理技术创新,污水处理厂管控单元细化。这意味着传统单一的污水处理模式将难以为继,随之到来的将是污水处理行业的大建设时代,万亿级水处理市场空间即将释放。

 

  不久前,环境保护部通报了2017年上半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根据2017年上半年各省(区、市)报送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来看,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总体取得积极进展但不平衡,部分地区、部分行业进展滞后,按期保质完成2017年重点任务形势严峻。

 

  记者获悉,在环保督查的持续加码和需求升级的双重加持下,污水处理行业将进入大建设大运营时代。随着政策环境和发展趋势的变化,传统污水厂难以为继,单一的污水治理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水环境综合治理成为大势所趋。

 

  污水处理行业进入大建设时代

 

  环保部的通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100个黑臭水体中,完成整治工程的有927个,占44.1%;河北、山西、辽宁、安徽4省的城市黑臭水体尚未开工整治比例超过30%。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1968家已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1746家已设置在线监测装置,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和在线监测装置完成率分别达到80.6%、71.5%,云南、甘肃、新疆、青海等4个省(区)完成率低于50%。

 

  “今年,将迎来一场水环境领域的验收考试,在‘水十条’落地实施的关键节点,在政策驱动和需求升级的双重加持下,单体项目治理时代退出历史舞台,水环境综合治理成为大势所趋,万亿级市场空间即将释放。”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张丽珍在日前召开的“2017(第九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表示。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广指出,纵观“水十条”提出的238项举措,概括起来就是“控两头促中间”,即管控污染源头排放和末端水体断面水质,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标准,用系统思维治理水环境。同时,“水十条”也催生了大量的水务工程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行业进入新一轮大建设时代。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新建的污水处理厂规模达到约5000万吨/天,投资达到1500余亿元,总体投资近2000亿元。

 

  “以上海为例,新建两座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区各污水处理厂实施规模调整,其他所有污水处理厂都须进行提标改造。2017、2018年将是本轮提标改造工程建设的高峰期,2019年以后,这轮大建设将逐步进入收尾阶段。全国也是如此。大建设之后,必将是一个大运营时代。”陈广说。

 

  协助京津冀做区域水环境顶层设计的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凯军认为,我国目前处于水污染控制的重大战略转折期。水污染控制主战场在逐渐由点源控制向流域综合整治方面转变;从空间角度上看,由城市水污染控制为主转变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从污染物上看,由有机污染控制为主转变为氮磷富营养化污染控制;最为重要的是,治理方面由被动污染防治转变为主动生态恢复和建设。这种转变给我国的水处理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传统污水厂模式难以为继

 

  王凯军以污水厂对房价影响为例分析了绿色基础设施的社会价值。“基于大数据技术,我们抓取北京市2017年和2016年的房价信息,通过数据净化处理,获取了13710条房屋价格的有效信息,分析地处污水厂不同距离处房价的变化情况,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对周边社区房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区污水厂对周边房价的抑制作用造成了巨额的价值损失。仅城区四座污水厂就造成了高达1194亿元的损失,同时其所占土地价值高达320亿元,远远高于43.8亿元的建设投资总价值。价值反差说明,传统污水厂模式难以为继,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改造是重要的解决方案。”王凯军说。

 

  陈广指出,从目前所处的运营环境看,一方面,运营标准不断提高,已经从一级B、一级A,逐渐向地表准四类、四类水体、甚至是三类水体水质标准提升;另一方面,监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已经建立完善了县(区)、省(市)、片区、国家的监管机制,加上运营公开机制,以及中央环保督查机制,监管体系已经达到了全流程、全天候、全社会的标准,污水处理厂高压监管成为新常态。

 

  陈广认为,在上述新的运营环境下,污水处理厂精细化运行将成为必然选择。所谓“精”就是要聚焦污水处理厂的管控要点,专精污水处理厂的技术创新,深度挖掘污水处理厂的效能潜力;所谓“细”就是要细化污水处理厂的考核目标,细分污水处理厂的管控单元,细致剖析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瓶颈。

 

  “污水处理厂再发展下去,会变成什么?一定会变成信息化的工厂,也就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上海昊沧系统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软件工程事业部总监叶盛表示。

 

  而在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麦穗海看来,如今水务行业的政策背景、发展趋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单一的污水、污泥治理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水环境综合治理已成为发展的方向。

 

  加强水环境治理顶层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指出,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还没有很好的顶层设计,这成为制约目前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关键。“在我国,与水污染治理相关的行动计划非常多,包括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清洁小流域治理、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良好湖泊保护、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等等,但是水环境治理的顶层设计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没有明确。”王洪臣说。

 

  王洪臣认为,在城市水环境治理顶层设计上有三个关键问题,一是构建城市水环境的科学评价体系;二是处理好水环境体量、水量和水质的关系;三是处理好排水系统、绿色和灰色设施的关系。他建议尽快另行制定专门的城市水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基于可利用水量和技术经济能达到的水质合理确定水环境的体量。此外,城市越大,绿色基础设施贡献率越低,应及早规划建设灰色基础设施。

 

  在上海市政总院研究院院长邹伟国看来,传统思维模式下治水工程以碎片化的工程项目为主。新时期水环境治理系统思路应以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污染总量控制为依据,以实施排污许可为手段,并行风险控制。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薛涛分析称,环境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几次升级。早期环保产业就是为政府做部分点的处理工作,称为“环保产业1.0时代”,这个时代的核心标准是达标排放即可。随着“水十条”、“气十条”、“土壤十条”的发布,环保产业进入2.0时代,要求的很多指标不是数字指标,而是感知和生物指标,要达到让老百姓和政府能够感知到的环境。不止要把污水处理干净,还要把河道变清,实现“可渔、可游、可猎”。环境产业越来越多的服务开始面向效果。

 

  “事实上,环境3.0时代也已拉开序幕,3.0时代的标志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需要产生溢出价值,从污水处理综合体走向山水林田湖的统一,可衡量,可捕捉,并对价到商业模式中去。”薛涛表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公司资质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